藤胡頹子的果實成熟時,與台灣胡頹子鄧氏胡頹子的果實一樣紅紅的,看起來不錯吃,以前鄉野孩童偶而會摘來解解饞。
藤胡頹子 (台北內雙溪)
藤胡頹子 (台北內雙溪)
藤胡頹子 (宜蘭雙連埤)
藤胡頹子 (台中武陵)
藤胡頹子 花被筒細狹,像細狹的雪糕筒 (台中武陵)
藤胡頹子 花被筒細狹,像細狹的雪糕筒 (苗栗觀霧)
藤胡頹子 花被筒細狹,像細狹的雪糕筒。 (烏來信賢)
藤胡頹子 果長橢圓形,長寬比值大於 2 。 (烏來信賢)
藤胡頹子的果實形狀略似台灣胡頹子,但較長;且宿存的花被筒也較為細長。 (台北內雙溪)
藤胡頹子 未發育完全的果實,從其宿存的細長形花被筒,也可略知它的身分。 (台中武陵)
藤胡頹子的葉背常呈亮褐色。 (台北內雙溪)
但在烏來信賢記錄到的部分藤胡頹子卻僅在枝條上被有褐色的鱗茄。
藤胡頹子 Elaeagnus glabra
常綠灌木;芽和嫩枝被銀色或褐色鱗片。
葉紙質;橢圓形至倒卵形;長 5-10 cm ;先端尖或漸尖或鈍,葉基鈍;側脈 6-7 對;葉柄長 0.7-1 cm。
花白或褐色;於長枝上單生,於短枝上 2-8 朵成短總狀花序;花被筒細狹,長 5-6 mm ;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。
果實 1.4-1.8 cm 長;紅熟。
產於低海拔至中海拔。
參考資料:台灣植物誌第二版、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